近日,国务院昨天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一“互联网+”顶层设计的出台,不但明确了“互联网+”推进的时间表,而且提出了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等11项重点行动。
“互联网+”发展目标确定,重点行动经济社会领域全覆盖
这份“互联网+”的顶层设计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第一个亮点是确定了“互联网+”未来3年以及10年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正式提出了“互联网+”推进的时间表。
从时间表上看,到2018年,“互联网+”的目标是深化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而“互联网+”的10年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完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届时,“互联网+”将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这样评价。
曾剑秋:对于“互联网+”概念的解读多种多样,这个文件应该说比较准确地诠释了“互联网+”它本身的目标和落地的具体的步骤,所以非常地清楚,它具有权威性,具有指导性,非常及时。
这份行动指导意见的第二个亮点是提出了“互联网+”经济社会领域全覆盖的11项重点行动计划:分别是“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这些行动计划不仅涵盖了制造业、农业、金融、能源等具体产业,也涉及环境、养老、医疗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
提出“互联网+”意图明显,意在推动经济提质升级
这次“互联网+”顶层设计有怎样的重大意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认为,“这些领域事关经济发展全局,或贴近人民群众关切,或创新变革潜力巨大;同时也是互联网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融合大方向清晰、指导性非常明确的领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ICT产业研究部主任何伟说,国家提出‘互联网+’的意图比较明确,就是要推动经济提质升级,主要是融合工业等,属于较高层次的战略性规划。”
为什么侧重工业?从互联网融合工业的威力就可见一斑,这种威力在美国“工业互联网”倡导者通用电气公司负责人看来,是可以量化呈现的:在商业航空领域,工业互联网技术每节省1%的燃油,未来15年将预估带来300亿美元的收益;在燃气发电领域,工业互联网每节省燃油1%,未来15年将带来660亿美元的收益;至于医疗系统,每减少1%的系统低效率,未来15年将带来630亿美元的收益……
让“互联网+”落地生根,开创经济新时代
那么,这样一份分量十足又意义重大的顶层设计该怎么落地,又如何实施呢?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说,“互联网+”行动下将有三类企业主体,分别是互联网企业、技术支撑企业以及转型后的传统企业。其中,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说,作为技术支撑的基础电信产业,在“互联网+”推进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方和作用。
曾剑秋:因为“互联网+”的推进要基于网络融合,国家在推进,比方说三网融合,比方说我们要实现或者推进两化深度的融合,这些融合的过程中都需要向电信网络提供一个基础平台的作用。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如何在未来拥抱第一、第二产业是实现“互联网+”目标的关键。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互联网+》丛书主编李易说:“我认为互联网企业怎么和实体经济深度的融合,帮助实体经济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产生新的动能,由原来的存量变成未来新的增量。“+”号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创造一些新的需求,这可能都是互联网公司在里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除了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应致力打造“互联网+”产业生态圈以外,第三类主体,也就是传统企业则需要依托互联网在创新模式、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组织机构、人才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度变革调整。
专家认为,这还不够,确保“互联网+”行动的落地,必须营造包容有序的监管环境,逐步破除行业壁垒,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推广负面清单,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