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82-1006-2835、159-1097-4236
新闻资讯

中国机床出海并购:万亿学费买来的血泪教训

时间:2025/7/3 9:35:34     企业:欧洲机床与智能制造网

 回想世纪初的头十年,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对作为“工业母机”的机床需求猛增,尤其是高精尖设备。国内机床企业虽然努力,但在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上差距明显。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出海买技术、买品牌、买市场”的运动开始了。从2002年大连机床率先出手,在美国买下英格索尔两家公司开始,到2015年前后,中国主要的机床集团——大连、沈阳、北京第一机床厂(北一)、上海明精、秦川、哈量、杭州机床、天水星火等等——几乎都加入了这场海外并购盛宴。

他们像猎人一样,目标锁定了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法国等制造业强国的知名机床品牌,不完全统计就有15起之多,特别是2002到2006那几年,动作频频。买的方式也多样,有的是全资拿下,有的是控股,有的是参股,花的钱从几十万欧元到数千万欧元不等。

比如沈阳机床只用了192.5万欧元就把有150年历史、专造“巨无霸”机床的德国希斯公司连土地带厂房、设备、技术和品牌整个收入囊中,当时被看作捡了个“大便宜”,连德国当地政府都给沈阳机床颁了经济奖。

北京一机(北一)更是大手笔全资买下了世界顶尖的重型机床巨头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一度被视为最成功的典范,收购后科堡订单、利润、员工数都大幅增长,风光无限。

大连机床则在美国和德国多点开花,连续收购了英格索尔生产系统、曲轴系统以及精密镗铣加工闻名的兹默曼公司。

远在西北的天水星火也加入了战局,他们策略更灵活,先是控股了法国百年精密车床老店索玛(SOMAB),接着又参股了同样有百年历史的德国精密传动件专家亨利安(WMH),后来还并购了意大利的大型镗铣和折剪机床名企高嘉(GOLGAR),走的是技术融合与协同发展的路子。

 

当时大家信心满满,算盘打得噼啪响:花点钱,就能把人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响当当的国际品牌、成熟的全球销售网络直接拿过来,既能快速填补自身高端技术的空白,又能借助人家的渠道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全世界,还能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一举多得,简直是条发展的“捷径”。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也认为这是“借船出海”、占领国际桥头堡的好机会。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莫测。

大概从2011年开始,随着中国四万亿刺激计划的效应减弱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机床市场的需求盛极而衰,结束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

市场一冷,潮水退去,问题就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

更令人扼腕的是,当初那些被寄予厚望、风光收购来的海外“金疙瘩”,大部分不仅没能成为企业的增长引擎,反而迅速变成了沉重的包袱和失败的象征。

残酷的现实接踵而至:杭州机床收购的德国aba磨床公司,2010年就撑不下去申请破产,最终被德国同行接手。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买下的德国凯狮(KELCH),也在2010年破产重组,后来在德国本土另起炉灶。

曾经被当作标杆、北一全资收购的德国科堡,自2011年起业绩急转直下,陷入了连年亏损的泥潭。

大连机床当年控股70%收购的德国兹默曼公司,到了2012年,德方原股东选择行使优先权,把股份又买了回去,等于宣告这次收购彻底失败。

而最具有讽刺意味和标志性的事件,莫过于2019年初,沈阳机床当年“白菜价”买来的、拥有辉煌历史的德国希斯公司,也黯然向当地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

十几年间,斥巨资、满怀希望进行的海外并购,大部分以惨痛的失败告终,付出的学费极其高昂

 

Copyright 2005 158JIX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182-1006-2835、159-1097-4236
邮件:bjsxzdh@126.com 京ICP备08002410号-2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