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墨
中国科技竞争力怎么样,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认为的,虽然偶见一些国外的评价,但多是从缺乏说服力的政客嘴里讲出来的,鲜有产业专家的观点。
而有这样一份报告,是美国智库写给美国人自己的,里面包含对中国科技领域的评价和看法。一份给美国人自己的报告自然会直白地描述他们眼中“真实”的中国,报告讨论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 中国到底能不能创新?
• 中国有哪些优势?
• 应对中国,美国应该怎么做?
报告作者Robert D. Atkinson是加拿大裔美国人,也是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智库创始人,在布什、奥巴马政府里担任信息科技领域的咨询顾问,这样产业里的人给的报告,分量不言而喻。
中国有没有创新能力?
报告认为,大部分美国人认为中国没有创新能力,理由是中国有制度缺陷、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意识弱等。
但是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中国创新的新闻,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摒弃“只有美国能够创新”的固有观念,甚至部分美国人逐渐意识到中国在某些产业领域里比美国更有创新力。
报告还对企业打分,1分表示完全抄袭,10分表示创新能力全球领先,中国企业平均得6分。部分中国企业得分很高,比如中国核电得9分、大疆是8.75分、国盾量子得8.25分、比亚迪是8分,人工智能公司智谱得8分。
报告还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化工、显示器、电动汽车、机器人技术、机床、核电、量子计算以及半导体等10个领域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在其中的两个领域领先,四个领域里接近领先地位,剩下四个领域处于落后状态。
除了半导体和量子领域外,中国在8个领域里都是“快速进步”,这是让美国倍感压力的地方:

此外,报告还给出了几个让美国人震惊的数据:
• 2023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安装的总和还要多。
• 2013年,美国在化工行业研发支出中所占的份额为30%,而中国仅占1%。到2022年时,中国的占比达到了16.8%,美国则为18.6%。
• 中国正在建设的核电站数量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的核电站数量总和还要多。
• 2024年,中国新增的芯片制造产能将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增的芯片制造产能总和还要多。
• 中国占全球电动汽车产量的62%。
接下来报告代中国人描述了下科技梦是什么,当然这很明显是美国人以为的中国梦:
中国梦:科技经济领导地位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的经济政策并非将消费者、劳动者乃至投资者的福祉放在首位。对中国而言,经济、贸易和科技是其为争取先进产业主导地位而进行角逐的战场。
而对于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很大程度上任其自行发展,以产生最优结果。
不用着急评价这段,看完全文再来看这这句话,会发现有反转。
中国有哪些优势?
在报告创作者看来,中美的经济体制是完全不同的:
• 美国寻求基于市场力量的比较优势;而中国力求在争夺先进技术领先地位的全球竞争中胜出。
• 美国致力于实现消费者、纳税人和劳动者福利的最大化;中国则希望提升先进产业竞争力,即便这意味着消费者、劳动者和纳税人要付出一定代价。
• 在美国,自由贸易是理想模式;而中国践行“实力贸易”,旨在增强本国生产商的实力、削弱外国生产商,并使他国对中国形成依赖。
• 美国的经济体制围绕消费构建;而中国的经济体制围绕投资构建。
• 美国的创新着眼于高价值的终端产品,而非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盈利较少的环节;中国的创新旨在向创新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同时保持在价值链低端环节的主导地位。
• 美国的政策放弃了增长之外的经济指标;中国则是追求在先进技术生产领域占据更大的全球份额。
• 美国模式,要求回报超过短期投资成本,否则不会进行投资;中国看待技术投资的方式就如同美国看待对武器系统的投入那样:经济效益并非核心所在,权力和保障才是关键。
左手给自己贴金,右手给对方抹黑。不过紧接着对中国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列出了中国创新的10个关键要素:
1. 科学与工程能力:中国拥有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投入低成本人才来解决持续改进与创新的问题。
2. 先发优势:中国在某些行业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
3. 市场规模:中国通过规模经济获得了市场份额,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低于之前的单位产品。
4. 速度:中国的创新体系并非主要依托实验室,而是侧重于生产体系。来自市场的持续反馈再次融入产品设计和生产体系,不断地改进产品并推向市场。
5. 本地供应商:中国有一个低成本的生产体系,大多数供应商都在中国国内,在制造业方面也高度专业化,本地生产集群反过来又对创新起到了支撑作用。
6. 补贴及其他保护措施:中国的补贴力度很大,各省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当地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来扶持本地企业。2022年,中国99%的上市公司都获得了政府直接补贴。
7. 有竞争的企业规模:中国清楚大型企业是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关键,因而采取了整合策略,这与反垄断举措恰恰相反。
8. 专业化:美国一所研究型大学可能只有几位教授从事某个特定领域的研究,而中国有数百名研究人员围绕同一课题开展工作。
9. 空间:中国政府为创新者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来承担风险。
10. 战略:中国政府更为聚焦,能让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围绕一个关键方向发力。
不得不说,美国产业人士对中国优势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
怎么应对中国的挑战?
报告首先描述了中国给美国带来的挑战:
虽然中国与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的模式有相似之处,但有一些根本性差别,比如中国庞大的体量、政府的管控力和主导先进产业的决心。
大多数人仍拒不承认现实,称中国是纸老虎。……如果美国想要避免沦为二流的科技经济体,现在必须“打破常规”并制定一套全新的创新和政策。
连教员的话都引用了,能用“纸老虎”这种词的一定是中国通,不过报告作者的意思很明显,中国不是纸老虎,而且直言要借鉴中国的模式:
美国需要借鉴中国模式的关键要素,并接纳“国家资本主义”。……就像国防政策一样,以目标为导向的。
美国需要在生物制药产业、芯片产业、航空航天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因此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
前面分析了中国的十个关键要素,报告提议美国需要搞自己十个关键要素:
国家资本主义体系意味着要将中国的“十个S要素”因地制宜地应用于美国:
1. 理工科人才:人才应当与关键技术及产业相契合。
2. 领先优势:美国需要在诸多产业,如武器系统、机床以及量子计算等领域重新夺回全球领先地位。
3. 市场规模:要想取胜,就需要限制中国向西方国家不公平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开放市场,同时要在不结盟国家争取市场准入机会。
4. 速度:国会和下一届政府需要清除众多严重阻碍企业快速行动的障碍。
5. 本土供应商:美国需要重建更完善的全国性供应商体系。美元贬值和降低增值税会起到作用。
6. 投资、补贴及其他保护措施:如果联邦政府不大幅增加产业补贴以及直接支出和税收激励措施,美国在一系列先进产业中将毫无竞争力可言。
7. 企业规模:美国反垄断官员应当根据反垄断举措对参与全球贸易的企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判断这些举措是有助于还是有损于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的能力。
8. 专业化:中国已经建立了大型且专注于特定产业的科研机构,这些机构聚焦关键技术。国会需要提供资金来做同样的事。
9. 空间:美国需要为创新者提供创新空间,而不是用限制条件束缚他们。
10. 战略:美国需要一项涵盖所有政府部门的战略,以阻止其在技术经济方面相对于中国的领先优势被削弱。并且需要将基于竞争力的科技政策学科提升到高于经济本身的地位。
过去我们说西学东用,这次直接来了个东学西用。在报告的结论部分,我们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满满的危机感:
在过去的 100 年里,美国从未遇到过一个在生产上超越它的对手。现在它遇到了,而且它很可能很快就会遇到一个在创新上超越它的对手。
虽然中国还没有赶上世界创新领导者,但它正在取得极其迅速的进步,如果没有某种外部或内部冲击,它很可能在未来 10-20 年内在大多数先进行业中达到或接近全球创新前沿。
除非美国信奉“国家安全资本主义”,否则它不太可能在广泛的先进行业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地位。如果西方失去先进行业的份额,西方的力量就会衰落,而中国的力量就会崛起。因此,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需要信奉国家权力资本主义,才能“跑”得更快。
这是一份给美国人自己的分析报告,读完还对中国的竞争力和前景没有信心吗?如果是的话,那真的是报告作者比中国人对中国更有信心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完美无瑕,我更推荐大家从全方位、理性的看待中国和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