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82-1006-2835、159-1097-4236
新闻资讯

有意思!印度抄中国作业也抄不明白了,所谓的印度自主生产研发,打开一看“中国制造”

时间:2025/8/11 9:56:25     企业:欧洲机床与智能制造网

 最近,印度似乎在各大领域上,开始了“抄中国作业”的计划——从买到仿再到抢,技术“本土化”变成了他们的一种快速增长手段。

而这种快速本土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技术复制的挑战,也让全球看到了印度“抄作业”的“仪式感”。

尤其是在盾构机、特高压、5G以及高炉等领域,印度已经在悄悄跟进,并用中国的技术与经验,发展起了自己的产业。


盾构机:从“买”到“仿”
孟买的沿海隧道项目,使用的正是中铁装备定做的12.19米超大直径盾构机。当时,印度媒体满屏报道“印度基建新里程碑”,大家都为这项进展感到振奋,但殊不知,这台机器的所有技术都来自中国,每个零部件上都写着“中国制造”。

不过印度并不在乎精密度,只要能转、能工作,就能用。在现场工程师的帮助下,印度工人“分解”了盾构机的设计,回到本土就立马开了个“仿制车间”,短短三个月,就生产出了一台看似相似但故障率较高、噪音大得多的“国产盾构机”。尽管这台机器的性能无法和中国的原型相提并论,但凭借着价格便宜,印度成功抢到了不少工程订单。


特高压:翻译图纸,照搬标准
中国的±1100千伏特高压线路,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其在新疆至安徽的线路,电力损耗低到令人瞠目结舌。
印度看到了这项技术的优势,迅速启动了自己的**“绿色能源走廊”计划。首先购买了中国的设备,然后请来了中国的工程师进行“手把手”的调试,连“GB/T”标准都直接翻译成印地语,一字不改,尽可能照搬所有内容。结果,印度“自主”投运的特高压线路,并未实现原本的“技术突破”,相反出现了诸如雨季跳闸**、绝缘子炸裂等问题,但印度依然在大力宣传自己成功实现了“技术自主”。


5G:双标操作,低质量也能大行其道
在5G领域,印度一方面对华为、中兴实施封杀,另一方面却偷偷地借助塔塔集团等本土公司,使用中国的射频芯片和基带算法。印度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尽管产品的良品率仅为60%,但通过削价竞争,成功让本地运营商为之买单,声称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5G成本最低。

而在这背后,印度的科技公司在拆解并“复制”中国技术的过程中,完全无视知识产权,更无视任何国际法规定。面对中国提出的侵权指控,印度却以“国家战略”为借口,声称这是“技术殖民”,毫不回避对技术盗用的事实。


高炉:从仿制到“自主创新”
中国五矿为印度钢铁管理局建造的5873立方米大高炉,在使用不到半年后,印度便把设计图复印一份,稍作修改和换色,就开始“标榜”这台设备为“自主创新”。
然而,毫不掩饰的是,这个高炉的每个细节都与中国的设计几乎一致,连炉壳的厚度、风口的布局都一模一样。印度钢铁行业在“抄作业”后,竟敢高调宣传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中国工程师看着这个“改良版”的产品,直言如同自己写的作业被别人朗读,并且加了错别字。


翻车事件:翻不了的车依旧照抄不误
尽管如此,印度并不担心“抄作业”翻车。德里地铁的本土盾构机,因质量问题刀盘直接断裂,导致隧道塌方,整整两个月无法恢复。而特高压线路更是因为低质量的设备和改装,导致多次跳闸,最终不得不进行更换。即使如此,印度依然凭借低价竞争,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到了部分合同。

这背后不仅是对中国技术的盲目模仿,更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次挑战和压缩成本的尝试。

 

“抄作业”并非只是技术的复制,更是战略决策和产业生态的掠夺。

虽然印度在多个领域尝试“抄作业”,甚至靠低价来抢夺市场,但在硬实力的较量中,中国的技术已经走在了更前方,且不断超越自己。
而对于印度来说,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追赶,因为每当它追上一步,中国的创新已经走上了新的台阶。


被“抄”也说明中国的技术领先,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领先的技术和产业链打磨得更加精密,创造出下一轮的突破,才能始终站在全球竞争的前沿。

Copyright 2005 158JIX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182-1006-2835、159-1097-4236
邮件:bjsxzdh@126.com 京ICP备08002410号-2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