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82-1006-2835、159-1097-4236
新闻资讯

韬光养晦结束了,九三大阅兵就是要按下“重启键”!

时间:2025/9/4 9:56:46     企业:欧洲机床与智能制造网

 国家为何会在此时举行盛大阅兵?  

今天既然说到这里了,就彻底说透,你先戒骄戒躁,跟我一起瞧瞧近几年都发生了些啥,相信我,这很有必要,你若真相获得谈资的认知,就认真花几分钟多读几行。

全球疫情刚刚过去没多久,全球供应链正经历重构;俄乌战争仍未结束,中东地区又热闹起来;再看看周边,台海、南海、半岛海峡都成了地缘政治的高危地带。  

大家口口声声说着和平,可军费却一个赛过一个地往上涨。  

德国仿佛血脉觉醒,军费直接翻倍;日本撕下伪装,悄然松动了“和平宪法”;就连那号称“宇宙无敌”的泡菜国,都整出了航母发展蓝图。  


要是你对历史稍有了解,就会发现,这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没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和现在简直一模一样。  

当时的欧洲表面岁月静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电报、火车、钢铁等新鲜事物纷纷登场;各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刷新纪录,英德法奥之间的资本流动比如今的中美还要频繁;更有意思的是,德皇、英王、沙皇都出自同一个祖母,谁都没想到这几个国家会兵戎相见。  


那为何还是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呢?  

可能有人会说,是俄国挑事、德国人好战,还有塞尔维亚的那个中二少年引发了萨拉热窝事件。  

这些都只是表象罢了,要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的背后是经济与社会的紧密捆绑。  


咱们来看看当时欧洲究竟发生了什么?  

德国正经历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边大力发展重工业,一边疯狂扩充军备,军事预算每年涨幅超过10%。  

结果就是,工业发展速度太快,债务根本跟不上步伐。  

1913年时,德国的国债余额已逼近20亿金马克,占到GDP的60%,而且越来越依赖短期国债,这意味着债务利息高得吓人。  

德国还大规模建设铁路、港口,进行殖民地扩张,这些都是长期烧钱的项目,政府财政早已严重透支。  

再看奥匈帝国,也是一团乱麻。它本来就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内部民族矛盾重重,税收体系落后,货币长期贬值,财政收支连年赤字,全靠外债和贵族捐款勉强维持。  


更关键的是,这些烧钱的国家,大多借的是英国人的钱。  

当时的大英帝国金融业领先全球,伦敦的资本遍布世界,从南非的矿山到沙俄的铁路,从奥斯曼的军港到德国的制造业债券,英国人几乎投资了全球所有的优质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债主。  

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可英国想收账时,德国和奥斯曼却根本还不起。  

尤其是1912年之后,德国财政濒临崩溃,债务利息已经超过军费开支,德皇干脆破罐子破摔,迟迟不肯还款。而奥斯曼则直接耍赖,宣布暂停支付部分外债本金。俄国也因国内动荡,黄金储备急剧下降,拖欠了一部分国际借款。  

这三个国家几乎同时来了个“连环违约”,英国人眼看着几十亿的贷款可能血本无归,顿时慌了神。  


那英国人做了些什么呢?  

为了要钱,他们充分发挥地缘政治大师的微操手段,不仅加强了对埃及和中东的控制,还偷偷在全球扩大军事部署。意思很明显,你不还钱,我就在你的贸易通道上搞点小动作。  

在德国人看来,这无异于锁死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庞大的工业产能无法向外输出,贸易通道还被英国人死死掐住。  

也就是从那时起,德国开启了疯狂扩军模式,准备在海上教训一下英国这个老地主。而法国和德国素有世仇,他们一看机会来了,就跑到俄国煽风点火。在各方相互影响下,欧洲陷入了军备竞赛。  

这种“你不让我发展,大家都别发展”的搏命思维,成了很多国家的共识。  

所以你会发现,一战前的紧张局势,并非从枪杀斐迪南大公开始,而是从各国财政撑不住的那一刻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再看看如今的世界,是不是如出一辙?  

美国国债已经超过37万亿美元,光是偿还利息就要花掉全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虽然每次债务上限谈判都像一场肥皂剧,但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清楚,光靠印钱是无法还清债务的。  

所以特朗普一上台就挑起贸易战,美国的关税已经回到了1933年的水平,而那时的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随后便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然而,其他国家的债务情况也不比美国好多少。欧元区的债务占比达到88%,日本的公共债务约为235%,而我国不算地方债也超过了60%。  

这么说吧,全球没有一个正常国家能通过经济增长来还清债务,要么继续印钱,要么重启系统,而战争就是最直接、最高效的系统清算方式。  

一场战争,可以让政府开启战时经济模式,很多平时难以办到的事情,都能一口气解决,比如强制购买国债、推动产业重组、利用军工带动制造业升级。战后还能发行一轮债券、印一轮钱,再搞一波基础设施建设刺激计划,让战败国分担建设成本。  

你可能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但别忘了,美国就是靠二战崛起的。战前经济一团糟,战后GDP翻倍,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还顺便用马歇尔计划收编了半个欧洲。  

俄罗斯打到现在,军事表现不佳,但石油收入反弹、军工订单暴增,西方冻结了它的海外资产,它也赖掉了欧美债务,还成功完成了产业和资本的重新洗牌。  

这么说吧,当经济问题无法解决时,大家就会不自觉地想按下重启键。只不过,有的人选择扔导弹,有的人则打起了贸易战。不管你参不参与,最后都会被卷入其中。  

当然,国家打仗除了要清理债务,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动机,那就是争夺资源。说白了,战争就是一场资源的重新分配。  

你想想,国家要发展,需要能源、港口、稀土,还需要航道。可这些东西可不是花点钱就能买到的,尤其是那些地理位置关键的地方,比如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还有红海航线、黑海粮仓,这些地方不抢是不可能得到的。  


看看一战前的情况,也是如此。  

当时,英法作为传统老牌帝国,已经把非洲和亚洲瓜分殆尽,就连比利时都分到了一块刚果。  

而德国作为后起之秀,殖民地还不到英国的10%,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有销路,所以他们想在非洲和中东搞点事情,修建一条贯穿奥斯曼的柏林 - 巴格达铁路,直通波斯湾。  

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一旦这条铁路建成,德国就能绕过大英帝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直接深入中东和印度洋,就像把枪口对准了英帝国的咽喉。  

而奥斯曼之所以倒向德国,是因为他们的财政和军队糟糕透顶,只能靠德国的贷款勉强维持,对于修建铁路这件事自然也没有抵抗力。  

所以一战还没打响,英国人就开始给阿拉伯人画大饼。战争后期,还派出劳伦斯发动了一场阿拉伯大起义,顺便瓜分了奥斯曼的地盘。  

战后,英法美三个“老六”坐在谈判桌上划分势力范围,像伊拉克、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都是列强分赃的产物,说是民族独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托管。  


后来,这种套路被玩得越来越熟练。  

二战结束后,美国人没有直接抢夺地盘,而是控制关键节点。  

在亚太地区,美军进驻冲绳和横须贺,牢牢守住太平洋的门户;韩国成为第一道缓冲地带;菲律宾和新加坡则作为备用港口。  

在欧洲,马歇尔计划让各国经济与美元绑定,建立北约,实际上是美国掌握了欧洲的军事指挥权。  

这就是新时代的地盘划分方式,不是看谁拥有领土,而是看谁控制交通咽喉、资源通道和军事节点。  


苏联解体后,美国又捞了一笔好处。  

东欧国家集体倒向西方,乌克兰自废武功,俄罗斯手忙脚乱地处理国企私有化问题,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产被西方企业悄悄收购。  

20世纪90年代,BP、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跑到俄罗斯,和当地寡头联手割韭菜,那场面就像资本版的诺曼底登陆。  

而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  

你以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只是因为“北约东扩”吗?  

实际上,乌克兰是欧洲的粮仓、俄罗斯的缓冲地带、天然气管道的关键中转站,一头连着欧洲和俄罗斯的能源,一头卡住黑海的出海口,这个地方不出事才怪。  

再看看红海,那条航线控制着欧洲30%的外贸通道,谁控制了也门就能掐住欧洲的咽喉。现在胡塞武装敢用弹弓打航母,不是因为他们胆子大,而是背后有大国在打代理人战争。  

唠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现代战争不是占领你的房子,而是控制你的系统资源,包括粮食、能源、航运、稀土,甚至是云上的数据库。  

这些资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制造能力、议价权和独立自主性,谁掌握了这些资源,谁就掌握了下一个经济周期。  

而战争,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重新洗牌。  

以前通过市场谈判、外交磋商还能解决问题,但现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很多事情已经无法协商,于是战争成了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一场战争过后,地图会重新绘制,港口会重新分配,还能以战后重建的名义对产业链进行升级,既洗牌又洗脑,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变游戏规则。  

你可以把世界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牌桌,谁当老大,谁就制定规则;谁能打赢,谁就拥有发牌权。  

回顾二战后的几十年和平时期,大家基本是在美国制定的规则下竞争,但时间一长,美国已经德不配位,旧秩序显然已经无法维持。  

新兴国家不想被美元收割,中俄开始本币互换,阿拉伯国家开始研究“石油人民币”,非洲国家也成立了数字货币联盟;  

而联合国形同虚设,WTO越来越像个菜市场,“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扩容、去美元化的浪潮正在全球蔓延……  

按照正常的发展趋势,美国被取代只是时间问题。但很明显,他们并不想主动退位。  

乌克兰战争不仅是地缘政治冲突,也是美元秩序与“多极结算”之间的冲突,欧元经此一战,肯定没有出头之日了。  

而中美之间的博弈,不仅是芯片封锁、科技围堵,更是规则主导权的争夺。AI、绿色能源、碳市场、数字货币……所有新兴产业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场“谁来制定下一轮游戏规则”的竞赛。  

战争不一定是全面开火,它可以是一个规则体系对另一个规则体系的全面封锁,也可以是一种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降维打击。  

过去靠导弹赢得战争,现在靠规则赢得世界。但如果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把规则打破。  


你今天听说谁被制裁了,其实就是被“系统打断”了。  

比如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美国禁止我们购买芯片、光刻机,我们的产业升级就会受到阻碍。  

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很多国际交易就无法进行。  

你以为大家还在争论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实际上这已经是战争的一部分,真正的较量早已在暗流涌动中展开。  

那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举行大阅兵?  

答案很简单,就是要向外界明确发出一个信号: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维护周边的安全红线。  

战争可以在欧洲、在中东爆发,但绝不能在亚太地区发生!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真正的大变局,往往不是从一颗子弹开始的,而是从一张债券、一条航线、一次脱钩悄然拉开序幕。  

战争虽然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但世界已经开始重新洗牌。

Copyright 2005 158JIX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182-1006-2835、159-1097-4236
邮件:bjsxzdh@126.com 京ICP备08002410号-2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