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德国申请标准破产程序的企业数量同比上升10.4%,多家信贷机构预计,德国今年全年企业破产数量将超过2024年,这个曾被誉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国家正在经历持续的经济低迷!
失业君小编 | 文
德国联邦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德国申请标准破产程序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0.4%,延续了近年来的上升趋势。
据信用保险公司裕利安怡预测,2025年德国企业破产案件总体将增加11%,达到约24400起。预计到2026年,案件数量将再上升3%,达到25050起。
这些破产案件估计将使德国约21万个工作岗位面临风险。今年一季度,已有16家大型德国企业(年收入达到5000万欧元或以上的公司)申请了破产。
德国企业破产潮并非突然出现,而是持续蔓延的危机。
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德国破产企业数量达到4524家,创下自2005年第三季度以来的历史新高。
而这一趋势在2024年就已显现。德国哈勒经济研究所报告指出,2024年第四季度德国有4215家企业破产,较一年前同期大增36%,创下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以来新高。
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剧。金融信息服务公司Crif预测,2025年德国企业破产数量或将达到26000家,较2024年的约22000家继续增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型企业破产数量正在增加。2025年第一季度,虽然有16家大型德国企业申请破产,较2024年同期减少了3家,但却是2023年同期的两倍。
在高企的能源成本、紧张的供应链以及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德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艰难。
能源成本是压在德企身上的第一座大山。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指出,能源成本飙升一度导致能源密集型产业生产下降近20%,目前尚未完全恢复到原有水平。
供应链问题同样困扰着德国企业。以汽车产业为例,德国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一家以生产奔驰车标闻名的企业——近期宣布破产,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危机的缩影。
此外,利率上升和政府补贴退场也使许多原本就濒临破产的企业难以维持。
IWH研究主管穆勒指出,“过去的低利率使濒临破产的企业得以苟延残喘,并依赖疫情期间的政府补贴续命,但2022年来的利率大幅上升,加上政府补贴退场,使得企业破产家数激增”。
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德国受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严重冲击。
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已将德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零。德美经济深度互嵌,2024年双边贸易总额达2528亿欧元,美国自2015年以来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汽车产业作为德国最具代表性的支柱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表示,尽管美国日前将欧盟输美汽车关税下调至15%,德国车企每年仍需承担数十亿欧元额外关税。
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德国主要车企今年上半年利润普遍大幅下滑。宝马集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29%,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约61亿欧元“腰斩”至约27亿欧元。
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阿尔诺·安特利茨指出,集团在美国的工厂面临的关税陡然升高,仅上半年,这一变化就给集团整体带来13亿欧元的成本负担。
另外,有大批的德国机械加工企业倒闭,或正面临着倒闭的压力!这些企业,期望有外国公司,尤其是中国公司收购。或者把公司的加工设备(主要是高端的机床,如加工中心、磨床、电火花机、测量仪器等)打包、或者分批卖掉。有意向的中国企业可以联系:
135 0128 2025
除了外部压力,德国国内长期未解的结构性问题同样制约经济活力。
审批周期过长是阻碍投资的重要因素。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指出,德国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项目审批周期过长,拖慢投资项目落地速度,削弱德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吸引力。
数字化滞后与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叠加,使德国经济复苏受阻。此外,德国车企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整体仍落后于美国和中国的新能源车企。
欧盟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碳排放法规,将新车平均排放量限制为不超过每公里93.6克,未达标企业或面临高达160亿欧元的巨额罚款。
这意味着多数汽车制造商需要实现汽车总销量的五分之一来自电动汽车,才能避免重罚。
然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指出,现阶段,欧盟市场电动车销量仅占市场份额的13%,比预期水平低了大约10个百分点。
面对重重挑战,德国政府和企业正在寻找出路。
德国总理默茨推出了一揽子经济计划,寄望于军工产业提振增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指出,国防工业产业链涵盖基础行业、高科技软硬件,不仅能带动产能提升,还会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德国政府也在寻求更广泛的投资刺激。德国政府与西门子、德意志银行等61家企业和投资公司共同发布“为德国制造”投资倡议,承诺到2028年在德国投资6310亿欧元,用于新建工厂、科研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
默茨称,这是德国“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投资计划之一”。
失业君小编观察到,越来越多德国企业开始“向东看”,将目光投向制度环境稳定、增长前景清晰的中国市场。
宝马集团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阿尔诺·安特利茨也表示,集团对在中国市场推进本地平台建设和电池领域合作“非常有信心”。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指出,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中国市场或许是全球企业为数不多仍具制度稳定性的“锚点”。
德国柏林,一家已经关闭的工厂外,被裁员的前员工抱着个人物品离开。这个曾经象征欧洲经济力量的场景,如今在德国多地上演。
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德国主要车企上半年利润普遍大幅下滑,奥迪计划在2029年年底前裁员7500人,蒂森克虏伯公司预计2030年前裁撤约1.1万个岗位。
德国汽车工业的困境只是整体经济的一个缩影。随着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施压,国内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德国企业的破产潮可能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