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和荷兰搞半天安世半导体,被中国反制的一点脾气都没有,美国毫无关心,关键美国还要让英伟达与中国沟通继续卖芯片!
荷兰当初抢安世半导体时多嚣张,现在就有多狼狈。仗着有美国撑腰,用所谓《物资供应法》强行接管中企股权,把中方高管一脚踢开,转头就警告全球客户别买中国工厂的芯片。
安世半导体不是普通公司,前身是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后来成了恩智浦的部门,在二极管、晶体管领域全球领先,苹果、三星、特斯拉这些大公司都得用它的货。
2018 年的时候,中国的闻泰科技下决心要收购它,当时闻泰市值还不到 200 亿,却要花 340 亿拿下这个估值超 300 亿的巨头,前后用了三年才完成 100% 控股。
收购之后,安世成了闻泰的利润奶牛,2025 年上半年闻泰整体净利润 4.74 亿,光安世就贡献了 12.61 亿,要是没安世,闻泰早就亏了。这几年安世研发投入涨了 150%,新增近千项专利,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也有布局,生意做得越来越稳。
好端端的合作,被地缘政治搅黄了。美国一直想遏制中国科技,2024 年 12 月把闻泰列进实体清单,2025 年 9 月又出了个 “50% 穿透规则”,说被列清单的中国公司持股超 50% 的子公司也得受管制,这明摆着针对闻泰全资控股的安世。美国还跟荷兰放话,要想豁免安世,就得换掉中国 CEO 张学政。
荷兰立马跟着美国动了手,用 1952 年的《物资供应法》冻结了安世全球 30 个关联公司的资产,把闻泰 99% 的股份交给第三方托管,当时那架势确实嚣张,好像这公司已经是自己的了。欧盟也跟着掺和,觉得能借着这事制衡中国半导体产业,没少给荷兰站台。
中国没坐视不管,直接对安世中国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它出口汽车功率半导体和工业级 MOSFET 芯片。安世 70% 的封装测试产能都在中国东莞,这一下就掐住了要害。安世中国干脆宣布独立运营,改用人民币结算,不用 SWIFT 系统,换成了中国的 CIPS,没想到东莞工厂很快就恢复了 95% 以上的订单交付,一点没受荷兰接管的影响。
不止这些,中国还收紧了稀土出口,而荷兰的 ASML 造高端光刻机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材料,现在 ASML 好几台光刻机都因为缺料延迟交货,生产全乱了。
荷兰本想靠着美国抢块肥肉,结果先被产业链反噬了。安世的芯片供应一断,欧洲汽车业立马扛不住,大众高尔夫车型都暂停生产了,宝马、奔驰的芯片库存撑不了一个月。
安世占全球 40% 的小信号二极管市场,欧洲车企根本找不到替代供应商。德国经济部长还嘴硬说荷兰接管是明智决定,可车企天天找上门要芯片,荷兰连自家光刻机工厂都缺料停产,哪还有脾气跟中国叫板。
之前抢股份的时候多强硬,现在面对断供和产业危机,只能眼睁睁看着损失扩大,一点应对办法都没有。
更让荷兰心寒的是美国的反应。中美会谈一结束,美国就宣布暂停 “50% 穿透规则”,期限一年,压根没跟荷兰商量。特朗普还公开说,愿意跟中国谈芯片问题,包括英伟达的最新芯片,甚至可能允许英伟达把降级版本的芯片卖到中国。
要知道,英伟达之前因为美国的出口管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 100% 跌到了 0,CEO 黄仁勋早就急得不行,这次跟着特朗普去韩国,就是想趁机跟中国沟通恢复销售。美国从头到尾都没提荷兰的困境,好像这事儿跟自己没关系。
欧盟跟着荷兰一起掺和,最后也落了个里外不是人。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急着呼吁制定新规,要求汽车本地零部件含量达到 70%-75%,想建自己的供应链,可这哪是一时半会儿能成的。现在车企天天催芯片,欧盟既没法解决供应问题,又不敢得罪美国,只能在中间受夹板气。
当初跟着荷兰一起搞安世,以为能制衡中国,结果反被中国的反制打了个措手不及,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都跟着遭殃,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美国之所以不管荷兰,根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美国的 AI 产业离不开稀土,2024 年美国稀土消费量 5.38 万吨,本土只产 1300 吨,97% 靠进口,其中 70% 来自中国。
中国一收紧稀土供应,美国的福特汽车停产,F-35 战机生产线都告急了。英伟达作为美国科技巨头,丢了中国市场后损失惨重,这直接影响美国股市和科技产业的利润。
对美国来说,荷兰的困境跟自己的经济利益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能让中国恢复稀土供应,让英伟达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牺牲荷兰的利益完全无所谓。
这么一看,中美会谈后的局面就很清楚了。欧盟和荷兰被美国当枪使,费劲抢来安世半导体,结果被中国反制得毫无还手之力。美国从头到尾都在算自己的账,一旦自家企业受了损失,立马改变态度,压根不管盟友的死活。
荷兰当初有多嚣张,现在就有多狼狈,欧盟也跟着吃了大亏,这才让大家看清,在大国博弈里,没实力又跟着别人瞎掺和,最后只能是被耍的那一个。